鏈鋸工安不可能零事故
改革動保法可防治暴力犯罪
在緊湊的勞權議題之後,分別就樹保和動保進行軟性的專題演講。其中,台灣攀樹比賽冠軍、攀樹師協會的林韋銘講師於演講現場帶來鏈鋸,以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細部解說其機械結構、安全操作和基礎保養。
他表示,操作鏈鋸具有一定的風險,也因為是高度的專業技術,一般人較難接觸與瞭解,因此他把自己設定為「解決問題」的人,於進行操作之前先主動提交作業守則,以使所有程序進行得更加完善,包括勞檢部分。
此外,他也特別提出操作人員配戴的安全裝備,強調「鏈鋸操作不可能工安零事故,而是藉由防護裝備降低職業傷害,包括激噴的木屑、高分貝的噪音,以及因高速震動造成的末梢神經受損等,都是工作者們要多加注意的職業傷害。
當研習會進入尾聲,左湘敏以動保工作者所接觸的真實案例、偵審結果及其犯罪歷程,將虐殺動物的行為人簡易分為多種類型:包括社會邊緣人、成癮症患者、精神疾患、反社會人格、脆弱家庭和非行少年、反社會人格違常等。她強調,「不是所有虐殺動物的都是同一種類型,所以並非同一種罰錢或坐牢的處遇就能減少動物遭到虐殺的比例。
社會大眾多以為虐殺動物只是小事,然而所有的暴力犯罪都有其犯罪歷程;根據國內所有重大動保刑事案件之交叉比對分析,有38%的行為人已經向人類下手,暴力虐殺動物的行為實際上具有高度致命的風險。」
她接著指出,由於暴力犯罪和動物虐殺之間具有關聯性,因此改革動保法增加合宜處遇至關重要,更有必要整合政府各部門包括非政府組織的力量,「如動物醫院和寵物美容往往是最容易發現動物遭到虐待的機構」,及早防治,避免先殺動物再殺人的悲劇再次發生。
這次熱情參與研習的學員包括來自台灣環產工會成員、台灣環產樹保分會成員,及護樹、動保、環保領域的工作者們,誠如台灣環產的設立宗旨︰「我們匯聚眾人力量,努力建構能保護工作者的組織,只有持續培養相關的專業人才,民眾也才會理解並尊重我們辛勞的工作者們,使大環境越來越好,讓環境生態護育領域能夠真正發展起來。」
Comments